首页/ 专题专栏 / 抗击新冠肺炎 / 工作纪实 / 正文

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-李平

来源:西安市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:2020-03-23 11:34

李平,女,西安市疾控中心地病科副科长,80后,硕士研究生,2010年到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科工作至今,多次获得省市先进个人,工作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、视事业如生命,休假都舍不得,加班的换休单一张接着一张地过期,全身心投入到疾控工作中。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,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,当家家户户正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的时候,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悄然来临。最美“逆行者”为人们构筑起一道健康防线,而李平就是其中一员。

毅然决然踏上“逆行之路”

李平同志母亲早逝,家中独女,父亲一个人在四川老家生活。平时忙于工作也极少回家陪陪父亲,年前看着快过期的换休单,想着天天盼望女儿、孙女孤苦伶仃的父亲,她准备好好陪父亲过个年,带着父亲出去走走。父亲一直想去北京看看,于是安排好科室工作,带上父亲和女儿踏上了去首都的高铁,可是到达北京后,突然爆出疫情严重,开始向全国蔓延,她毅然决然买了返程的车票。1月23号深夜到达西安,24号清晨到达西安市疾控中心,请求加入流调队。在待命的同时带领科室同志学习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》,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,熟悉流行病学调查表,掌握消毒流程。确保流调的高质量和同志们的自身安全。

守护好公众健康,就是对“家”最好的守护

大年三十晚上,当其他人守候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春节联欢晚会,享受浓浓年味之时,疫情召唤,她放下刚煮好的饺子奔向战场,穿上白色“战衣”开始奋斗在与病毒作战的最前线。这匆匆一去至今30多天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。她的爱人也是医生,天天坚守在医院,家中仅有60岁的婆婆和6岁的女儿。她也担心,也放不下,但是她没有撤回的念头,她告诉女儿,一定要坚强,爸爸妈妈在守护大家的健康,守护好公众健康,就是对“家”最好的守护。她知道,她虽然回不了家,但是她坚守的地方到处是家。

她24日加入流调队,25日凌晨就开始了流调工作。在接到疫情指挥部的命令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开展流行病学调查。穿上厚厚的防护服,戴上护目镜、双层手套等防护设备,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。为确保万无一失,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,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、旅行史,曾经去过的场所、乘坐过的交通工具,发病时间、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都要做详细的记录。每次的流调任务,从接到指令出发到完成调查返回,需要4-6个小时,有时情况复杂则需要10多个小时。每次流调结束时,护目镜、口罩在脸上勒出了一道道勒痕,汗水湿透衣衫,但是她都会问患者一句话“你还有需要我解答的问题吗?”,然后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惑,针对不同的患者介绍一些不同的缓解焦虑、恐慌的小方法,安抚他们的情绪。

不能倒在现场,不能给组织添乱

在流调队,24小时待命,不敢深度睡眠,怕错过任务,早一分钟领到任务,早一分钟出发,就能早一分钟隔离密切接触者,也就早一分钟阻断了病毒的继续传播。连续在一线奋战10天后,平时血压120/80mmHg的她血压上升到150/100mmHg,同事劝她休息时,她说没事儿,应该是昨夜没睡好,我睡一觉就没事儿了。

2月9日因为工作需要她转到了审稿组。审稿组是对流调报告质量的把控者,要求24小时随时收发审报告,在要求的时限内(从指挥部发出流调指令到报告输出不得超过6个小时)实现信息核查准确无误、流行病学史清晰完整的高质量流调报告的输出。9日下午5点进入审稿组,然后就从下午5点坐到凌晨3点,脚都肿了,睡了三个小时后凌晨6点继续工作,一直到晚上10点的时候,手、脚、眼睛都肿了,同事说我替你一会儿吧,她说好。她没有客气推辞,其实是她头晕了,她知道她自己血压可能又很高了。为了快速进入深度睡眠,快速恢复体力,她喝了两包平时感冒吃了能犯困的药。她告诉自己不能倒在现场,不能给组织添乱,休息一下再继续奋战,她默默地忍受着,像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。

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,防疫物资也开始紧缺。她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在完成流调、写完流调报告之后,开始联系导师、同学、师兄师姐,寻求捐赠。在她的各种努力下,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留学生们为单位一线捐赠了100套医用防护服。

她没有豪言壮语,她说她只是防疫战线中一个普通的“战士”,但是她用她的行动践行着她的初心和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