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外出游玩,防止蜱虫叮咬

蜱虫又名壁虱,俗称牛虱、草蜱虫、草爬子等。蜱在昆虫学、寄生虫学和医学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地位。贝克分类体系将蜱虫归类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、蛛形纲、蜱螨亚纲、蜱目、蜱总科。它是一种广泛寄生于陆地脊椎动物的体表寄生虫,包括各种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动物。目前已发现的蜱虫种类约有3科899种,硬蜱科蜱虫种类最多,危害最大,软蜱科次之,纳蜱科仅1种,我国记录在册的蜱虫种类为2科10属约125种。

蜱是一种专性吸食宿主血液为生的寄生虫,以吸食宿主血液为生,其生活史包括卵、幼蜱、若蜱和成蜱四个阶段。根据寄生宿主的数量,蜱虫可以分为单宿主、双宿主、三宿主或多宿主。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蜱虫大多为三宿主,即蜱虫在幼虫期和若虫期之后离开寄主。这三个宿主并不总是同一物种,但可能是同一物种,甚至是同一个体,这取决于宿主对蜱的可及性。

蜱传病原体的种类比蚊子还多,包括病毒(如森林脑炎、出血热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)、立克次体(如 Q 热、蜱传斑疹热)、细菌(人粒细胞无浆体病、兔热病、布氏杆菌)、螺旋体(如莱姆病)、原虫(如巴贝斯虫、泰勒虫)等。有些蜱在生活史中需要多次更换宿主吸血寄生,随之把许多家畜或野生动物的病原体传播给人类,极大的威胁了人类健康。对我国影响比较大的蜱传疾病主要包括蜱传森林脑炎、新疆出血热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此外还有有莱姆病、埃立克次体病、Q热等。

蜱在叮刺吸血时,可以使宿主皮肤损伤、产生过敏反应、水肿及一系列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症反应。蜱的唾液腺可以分泌抑制肌神经乙酰胆碱释放的毒素,造成宿主神经传导障碍,导致肌肉麻痹萎缩甚至瘫痪,该病称为“蜱瘫痪”。也可使宿主产生败血症、流产、厌食和代谢障碍等症状。

夏季是蜱虫繁殖活跃的季节,人们在林地、草地活动中或与动物接触过程中,都增加了被蜱虫叮咬的机会。被蜱虫叮咬后主要症状为发热、伴全身不适、头痛、乏力、肌肉酸痛,以及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厌食、精神萎靡等,人群普遍易感。避免被蜱虫叮咬,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。

西安市疾控中心开展了林地、草地和动物宿主的蜱虫监测工作。通过监测,初步了解西安市蜱虫的种类及分布特点,为下一步进行病原携带状况检测和蜱传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。

西安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公众:加强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是预防蜱虫叮咬的关键。

  • 外出游玩应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坐卧。
  • 包裹、帐篷等露营装备要使用杀虫剂喷洒,如氯菊酯、含DEET的驱避剂等。
  • 身体等裸露部位使用驱避剂。
  • 被蜱虫叮咬后紧急就医,不要硬拔,否则蜱虫头部容易残留在体内造成感染。
  • 宠物要定期进行驱虫,夏季遛狗尽量避免到植被茂盛的地方,回家后要及时检查有无蜱虫,以防人畜共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