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0.13国际减灾日】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:这些防灾减灾知识请牢记!

今年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,主题是“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”,强调构建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,保护好灾害脆弱群体,加强防灾减灾中的韧性建设,着力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。

“国际减灾日”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89年,为促进风险意识及减灾的全球性文化,联合国大会倡议设立一个国际日。现在每年10月13日举行的“国际减灾日”纪念活动,旨在赞赏全世界民众和社区为减少遭受灾害风险做出的努力,并提高他们对所面临风险的重要性的认识。

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,包括干旱、高温、低温、寒潮、洪涝、山洪、台风、龙卷风、冰雹、暴雨、暴雪、冻雨、大雾、大风、地震、海啸、泥石流、沙尘暴、雷电、雷暴、火山喷发等。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,严重影响经济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威胁人类的生存。所谓“减轻自然灾害”,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,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地震、火灾、暴雨、洪涝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,及时自救互救才更有生存希望。为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,切实提高公众灾害风险防范能力,在第34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,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科普知识,提高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
一、地震

在室内:可就近躲避在结实、不易倾倒、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,如桌、床等,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、有支撑的房间去,如厨房、卫生间等。但要远离窗户、炉灶、煤气管道、电器等。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体,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:头尽量向胸靠拢,闭口,双手交叉放在脖后,保护头部和颈部。

在室外:应选择空旷地带躲避,远离烟囱、水塔、高树、立交桥、高压线、路灯、广告牌等。被困废墟时保持冷静,保存体力,尽量挪开脸前、胸前的杂物,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危险物,并用砖石、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。注意户外的动静,伺机呼救,如敲击物体等。

二、暴雨

在室内:低楼层的人员应迅速就近向山坡、高地、楼房高层、避洪台等地转移;离开时断掉家中电源,关闭各级燃气开关;随身携带手机、充电线、充电宝,确保有通讯能力。

在室外:突遇暴雨来袭时,若身处车库、桥下等低洼处,切不可就地躲避,应寻找地势较高的高层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进行躲避。

在路上:可用木棍或长柄雨伞等直立插入水中探路,避开广告牌、变压器、电线杆等危险物,远离建筑工地临时围墙。不要贸然涉水前行,警惕井盖、下水道、排污井等,若发现地面有漩涡,一定要绕行。雨天行车时要降低车速、保持车距,遇到积水路段要谨慎慢行。

三、洪水

突遭山洪袭击时,要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,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。被围困于低洼处或木结构住房时,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,寻求救援。无通信条件的,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,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、木排、门板、木床等漂流物,在水上转移。千万不要游泳逃生,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、铁塔,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。高压线铁塔歪斜、电线低垂或折断时要远离,不可触摸或者接近,防止触电。

四、泥石流

在山谷中遭遇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时,要果断判断出安全路径逃生,即向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,绝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跑。

在山谷突遇大雨时,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。注意观察周围环境,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,如听到要高度警惕,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。

在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,或者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躲避。

五、山体滑坡

发生山体滑坡后,要保持沉着冷静,迅速判断出正确的逃生方向,注意保护好头部,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。

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,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。当逃离时,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,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。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。滑坡停止后,应继续待在安全区域,避免受到连续发生滑坡二次遇险。

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应严密观察,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,如掉落的石头、树枝等;并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、沟壑等,以免发生危险。如果发现前方即将塌方,要立即停车,不要以为自己的车速快可以冲过去,不要去冒险。无法驾车逃离时,要果断弃车。